放飞思政人梦想,奋进伟大的新时代 !4月25日19点,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吉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吉马讲坛第五讲。讲座邀请张淑东教授主讲,题目为“做个有情怀的思政人”。本次讲座以线上会议形式进行,由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沅教授主持。

张淑东,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团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社会兼职有东北三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吉林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吉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等。
张淑东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省科技厅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社会科学战线》《中国教育报》《学术探索》《求是网》等刊物和网络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4项,参与出版著作6部。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教育部教学能手,吉林省高校教学名师,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教学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吉林省“精彩一课”特等奖,长春市十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春理工大学教学名师,长春理工大学师德标兵,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最喜爱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淑东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做个有情怀的思政人”:
一是何为思政人的大情怀。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要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对学生的仁爱情怀,要把丰厚的感情投入到对课程的孜孜以求中,把丰富的知识投入到对学生的热爱培养中,把“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坚守投入到上好每一堂课中,亲其师而信其道,赢得学生真心的敬佩和追随。
二是思政人为何要有情怀。首先,是培养接班人的需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兴国必先强师,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次,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需要。以“冷战”时期的交锋状况为例,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腐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侵蚀,使青年一代接受西方的理念,从而腐坏社会主义国家民众的政治理念,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最后,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思政人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各种思潮和信息扑面而来的挑战,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敢于亮剑,澄清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积极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三是思政人如何能有情怀。首先,强化问题意识使课程有温度。思政人要回应时代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思想理论困惑问题。怎样回应时代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思政人要具有强烈政治意识,要将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回应学生思想理论困惑问题?思政人要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做到以理服人。其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创新理论。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为例,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故事入手,讲述其背后蕴含的道理。最后,强化责任意识肩负神圣使命。以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为指针,更好地担负起思政人的神圣使命。
张淑东教授以党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及期望为主线,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为与会人员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她的讲座逻辑清晰,理论扎实,案例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思政课教师讲课方式的引导,也有情感教育方面的启迪;既有对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殷切期望。讲座最后,张淑东教授还与思政课教师及学生进行了交流,对他们关注的问题给予了答复。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教师以及兄弟院校师生200多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