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9月25日下午在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由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联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共同主办,吉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中心承办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活动。此次集体备课内容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共6门课程。
首先,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云霞院长致欢迎辞。王云霞院长指出,本次集体备课会体现为1+2+4+6模式,即1个主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2个学院: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个吉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李静、王成、王云霞、李英林),6门思政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本次集体备课会创新了“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平台、师资以及课程校际联动的模式,必然能够激发兴趣、启发思考、结出硕果,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然后,分别由两校12位老师集中备课展示。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教师王江以《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题,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建设高质量教育提出的要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进行了深度融合。他深入浅出地分析教材中关于“改革”的主要内容,并以“数看教育”为例,阐释了改革与教育的关系、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成因、成效以及实现路径,进而解答了学生对于“改革为什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重要学理问题。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王成老师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课堂、进学校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切入点,他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非常丰富,各门思政课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进行融入,在融入过程中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既要完成本课程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又要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理论性较强,因此对于全会精神的融入更主要的是揭示其理论基础和理论创新,需要教师在深度理解全会精神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设计,真正实现内在融合。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史纲要系于淼淼老师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近代中国探寻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过程”为主题进行备课展示。她分析了三中全会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融入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剖析教学重难点。同时,她深入交流了融入内容和授课环节,从课程导入的设计到问题链的搭建,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究到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提供了清晰思路和具体方法。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王海明老师以“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题,展开备课内容。她提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宏大改革新篇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对这一脉相承本质的梳理总结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及“四个选择”历史必然性的最好回答。具体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以历史事实解改革,以历史经验论改革,以历史理论明改革,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合课程。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系高迪老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阐述。她围绕着“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的教学逻辑、 解决“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教学要求为总体思路,分析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契合点,并以专题“传承‘仁爱’美德,注重以和为贵”为例,展示党的二十届三中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思路。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马超老师以“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考”为题,从融入理念、方式、策略三个维度进行讲解。他提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于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属性、系统观念推进融入;重要方式在于以凝练精神融入章节的主题为引领,结合精神融入章节的重点、难点、契合点等采取灵活的教学设计合理融入;有效策略在于坚持历史思维有序融入,坚持联通思维纵深融入,坚持发展思维升华融入,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生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系陈茉老师以课程章节中“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部分为重点,导入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的”会议精神,结合课程相关知识点,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阐述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个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张克成老师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他分别从“融什么”“怎么融”“融入的思考”三方面展开,重点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每一章的内容进行了讲解。他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把握好毛中特概论课的内容和边界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融入毛中特概论课教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系丁微老师结合三中全会精神和教材内容,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指导原则、战略性、基础性支撑等方面为教学重点。通过讲授新发展阶段,使学生明确当前中国发展之变,进而深刻理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同时结合吉林省地方发展实际,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贯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如何充分协调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最后,以吉林省教育资源为载体,讲清高校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的积极作用,通过借助大思政课平台,引导学生树立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而努力学习的意识与担当。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王幼英老师结合课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这一章内容,做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的具体展示。她指出,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以袁隆平先生的一生为例,简要阐明了立德树人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节点。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张福锁教授团队所创立的“科技小院”模式为例,阐释了“科技小院”这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平台的发展轨迹、运作机制和卓越成效。王老师认为,思政课教师应该是“好翻译”,自己学深悟透党中央精神之后,将政策性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听得懂、喜欢听、用得上的精神养料。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周嘉老师从两个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分享。首先,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她认为,自明清以来,中国由世界文明的引领者转变为现代文明的学习者与模仿者。改革开放让中国从现代文明的学习者再次走向现代文明的创造者与引领者。其次,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在西方现代化系统性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的中国答案,是在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基础上的中国式的超越。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黄丽娜老师指出,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重大任务。一方面,把全会精神作为专题进课堂,既要让学生整体把握好全会精神,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全会精神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在其他专题教学中有机融合全会精神的同时,既要将全会精神放在历史视野,也要立足微观视角,做到用全会精神讲政治,用学术讲政治,用专题讲政治,用时政讲政治。做到讲准、讲全、讲清、讲深、讲透、讲实、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最后,来自两校四名吉林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进行了点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静教授、王成教授分别对今天参加集体备课会的各位老师给予高度认可。他们一致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思政课融会贯通,要做到讲出每门课程的特色特点,知识点以小见大,对教师的能力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体备课会是有效的沟通平台。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云霞教授、潘月游教授点评认为,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弄清楚融入的知识内容、学理根据及方式方法是当前思政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借助校校联动的集体备课形式,相互学习,深入交流,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