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吉林农业大学为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载体,在青年大学生中全面推进“忆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与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一起,在吉林省高校中率先建立了“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学校依托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0月,吉林农业大学开始筹建“生命之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由辉煌“十一五”大型图片展、红色长廊、党的光辉历程三部分组成。
辉煌“十一五”大型图片展收集了近千幅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红色长廊由该校学生团支部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组成,走进红色长廊,如同走进“双百”人物殿堂。党的光辉历程部分,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为主线,共分五个篇章,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阶段的发展史实及发展战略,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苦难辉煌历程,全面展示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业绩。
在历时一年左右的筹建过程中,参与师生达到1200余人,查阅文献资料400余部,甄选图片20000余幅,征求师生意见及建议1000余条,赴党史、革命史馆参观考察20余次……凝结了学校领导、师生心血的吉林省高校首个大学生党史教育基地,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之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于2011年6月24日落成。并逐步探索出一条“融红色资源于课堂教学、党团建设、社会实践、学风建设、校园文化”五位一体的红色育人模式。依托“生命之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在红色教育基地筹建过程中,学校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发动班团支部及学生个人参与到查文献、选图片工作中,使大学生自觉参与其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依托“生命之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团建设活动。
红色教育基地是党、团史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直接载体。学校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党团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如每个月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在红色教育基地为青年大学生做党史教育讲座,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让大学生亲身感受辉煌的革命历史,接受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依托“生命之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建成了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红色星期五”。即每周五在红色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文化讲坛、红歌会、红色演讲等活动,极力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使红色文化在农大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依托“生命之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党史和革命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将红色资源引入大学课堂、纳入高校教学内容,可以充实现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将大学生的党史课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章节的授课地点放在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书本学习的同时,更直观、形象、生动地接受红色资源的感染和熏陶;依托“生命之光”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加强学生责任感、荣誉感教育,促进优良学风建设。学风是大学的灵魂,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以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民族大义、为国家民族振兴而求索奋斗的精神为教材,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制定科学的学涯规划,将刻苦学习内化为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需求,从而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优良学风的建设。学校的贫困生资助、助学贷款等工作都放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旨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的继承,鞭策自己刻苦成才。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